双11的背后

我特别想知道双11这天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什么都没买,手都没伸出来,更别提剁手了!我的脑中突然出现了一些问号,双11这一天疯狂购物的人们心理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她们或者他们是在满足一种什么心理需求,我对这疯狂的交易数字背后隐藏的真相感到好奇,从2009年开始至今,已经7年了,每年攀升的数字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这场盛大的购物狂欢? 

2009年第一年双11交易额5200万元,2010年交易额增至9.36亿元,2011年成交52亿元,2012成交191亿元,2013年成交达362亿元,2014年成交额571亿元,2015年成交额912亿。 双11 按照上面这个趋势曲线,可以预测明年2016年的双11的阿里销售额将达到1260亿。我想知道,明年会不会真的继续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对比这些数字,我更想知道的是,参与这场购物狂欢的人们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的心理、他们的职业组成、性别组成等等一系列的因素会发生变化吗?有多少人退出,又有多少人进场?

我也曾经参与过13年和14年的双11购物狂欢,但是结果并不像预期的那边愉快,买到的东西既不便宜也不可心,同时,我也是一个很懒惰的人,虽然网购足不出户就可以让东西送上门来,但是满屏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眼花,人都有比较贪心的,总是想要从一堆商品中挑到物美价廉的那一个,但是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亲自逛商场要少,结果却不见得满意,我真的是懒得去淘。日常用品和衣服鞋帽我还是会去超市和商场购买。只有给家里人买东西的时候,才会去淘宝上下单,因为可以直接送到老家。

电商和互联网的确是未来的趋势,但是也许还有很多值得优化和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