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男女比例失调,你更担心儿子还是更担心女儿?

看到一篇文章,用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不同的生育政策对人口性别比例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一孩半政策,造成比例失调最为严重,其次是一孩政策。 00后以及之后出生的人口中,男女比例失调的程度远远高于80后、90后。未来,性别失衡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会越来越多。男性的婚姻压力会变大,而女性面临的社会问题会更严峻。 男女人口比例失衡,你更担心儿子还是更担心女儿? 作为一个母亲,我最先想到的不是儿子能不能娶到媳妇儿的问题,而是在担心女儿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会不会因此而变得更恶劣。 不是因为偏心,而是作为同性,更能理解未来女儿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不易。 我该如何教育,才能使她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积极乐观、拥有智慧并能够安然地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女性。 其实,这句话的最后两个字换成“ »

在郑爽“代孕弃子”的狂轰滥炸下,还能保持冷静吗?

最近这几天,被郑爽“代孕弃养”的新闻连环轰炸下来,真的有点审美疲劳了。 看了网上爆料的各种各样的新闻,也看了一些网友的评论。最深的感受就是舆论真的太可怕了。 无数个审判长在审判一个叫“郑爽”的女明星,罪名是“代孕弃养”,“陷害前男友”,把所有以前看得顺眼或者看不顺眼的行为都可以冠以一个“罪名”,此刻看来,这个人从上到下,就是一个坏透了的女人。 我并不是郑爽的粉丝,对他没有喜欢也没有讨厌,她和杨洋合作的《微微一笑很倾城》我还喜欢了一段时间。后来,时间久了, »

周国平:父母能做的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

现代的父母为何会如此焦虑? 从孩子出生,父母们就开始深谋远虑,要亲自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从入学、升学到工作、出国,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皆要未雨绸缪,为其筹措资金时刻准备着,觉得只有这样才是尽了父母的责任。这责任如此沉重,以至于很多年轻人对于做父母这件事都变得望而却步。 在全民讨论生二胎时,有父母感叹:一个孩子都不知道要花费多少精力、财力去培养,这要是生两个真不知道要怎么养;如果生两个男孩,以后买不起房子,连媳妇儿都娶不起。 我不禁要问:现在已经21世纪了,难道还没有进步吗? »

为什么孩子总是会用“你不公平”来责难父母?

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人为生育二胎而烦恼》,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这样问道: “生活条件差一些还不是最糟的,父母能否一碗水端平?精力财力会不会有所倾斜呢? 现实生活中能让孩子感受到的不公平那就是有很明显的倾斜。” 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这也是许多家庭里有两个以上孩子的父母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曾经看过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里面写了关于如何处理手足之间的“公平”问题。如果借鉴作者的观点和处理原则不仅可以化解孩子之间关于“公平”的矛盾,还可以培养他们之间的亲密感情,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 父母对于“公平”持有怎样的观念很重要 在物资匮乏、经济条件欠发达的年代,父母们没有多余的财力和精力去对子女们做到表面的公平,大孩子要帮助父母照顾小孩子, »

催生“学区房”的原罪:建立重点学校的意义何在?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学区房”这个概念。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在老家上小学,都是就近入学,学校离家只有步行五分钟不到的距离,隐约记得也有重点学校一说,有家长也会找关系把孩子送到重点小学去,但是大部分都还是自家孩子分到哪所学校就在哪里读书。小城市也没有学区房的说法。也许那时候社会贫富差距还不大,家长们的焦虑感也没有那么强烈。 来到北京以后,随着房价年年上涨,学区房更是动则20万一平,惊讶之余,也感叹北京的有钱人真的多,毕竟全国的精英,金字塔顶端的人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这里的优秀教育资源,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广泛人脉,但凡有足够的能力,都想要为孩子谋个远大前程。 为了体现教育公平,北京各个区都相继出台了“多校划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