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个“前浪”,不是曾经的“后浪”,奋斗者皆是青年!

昨晚B站的《后浪》刷爆朋友圈,刚看到“后浪”这两个字以为是出版公司后浪的宣传片,点开来看,才知道是“致敬青年”的广告片,应五四青年节的景。 看完一遍,印象最深刻的只有这一句:“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有德行有志向的人,可以兼容并蓄多元的文化、审美与价值观,和睦共处的同时也有自己不同于大众的理想和智慧。这应该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了。 曾经的80后,第一代真正意义的独生子女,因与改革开放同频,我们在各种价值观的洪流中成长,被认为追求自我、标榜个性, »

思考 | 是谁在扛着自由民主的大旗干着专制霸权的勾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国潮涌现,美国梦是许多中国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仿佛只要到了美国就可以实现一切,财富、地位、名誉。当然,凭着聪明、勤奋的优良品质,那一批中国人大多数也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青少年时代,和大部分中国人一样,我们都觉得欧美发达国家是天堂一样的地方,社会制度优越,人们既民主又自由,素质高,环境好,福利好,总之哪儿哪儿都好,也想过长大以后要移民到北欧之类的国家,人少,环境好,竞争少,活得轻松又自在。 曾经也看过许多人称“ »

"妈妈,你还喜欢我吗?“——孩子的安全感需要小心呵护

当初怀上妹妹的时候,小狮子还不到1岁半,我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小狮子1周岁零10个月的时候已经会说很多话了,会用惊讶的语气说:妈妈肚子真大!然后我就会跟他说:这里面住着一个小宝宝,你就是之前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他记住了,偶尔会摸着我的肚子说:妈妈肚子里有个小宝宝,我也是从妈妈肚子里面出来的。我笑着回他:对啊~ 所以一切都很自然,没有排斥、抵触的情绪,小狮子2周岁零半个月的时候,妹妹出生了。他看着妹妹也觉着很新鲜,很好玩,时不时的摸摸妹妹的手和脚,然后笑眯眯的嘴里念叨着:妹妹的手好小呀,妹妹的脚也好小呀! »

你还在考虑要不要生二胎?我已经在教育二胎的路上狂奔!

自从国家出台放开二胎的政策以后,网络上就一直绕不开关于“是否应该生二胎”的讨论,打开知乎,搜索“二胎”这个话题,可以看到有近二十万的讨论。“二胎要不要生?生了以后怎么教养?”这是中国人独有的话题。 为什么生养二胎会成为一个话题? 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前,生一个、两个、三个,十个没有人管,也没有人会因为生几个孩子这样的问题而犹豫不决或者焦虑不安。生不生,生几个,全凭自己愿意。当年搞计划生育是因为有“砖家”提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太快了,于国家来说是负担, »

为什么第一次为人父母不用考试?因为养育孩子是本能!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如果当父母这件事,也能通过考试持证上岗就好了。” “如果父母也要考试持证上岗,你能毕业吗?” 养育孩子出了问题,真的是父母执业考试就可以解决的吗?其实与考试无关! 互联网就像一面照妖镜,发现了许多不合格的父母,才有了近几年网络上出现的许多关于“父母应该持证上岗”的热烈讨论,虽然是戏谑,却也值得思考一番。 如果家长需要学习如何养育孩子并通过考试后才可以成为父母,那么孩子是不是也应该自带一份使用说明书,让家长可以照着这份说明书来学习如何正确教养孩子?不然,如果真的有考试的话,考试意味着标准化流程,那父母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学习,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合格的?专家和育儿书里说的就完全正确吗?每个孩子都适用同样的养育方式吗? »